白云书画馆及白云研学中心破土动工,电影《英雄三元里》杀青并亮相香港国际影视展……文化项目频频结果的背后,凝聚着一位艺术家的赤子之心。
近期以来,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云文化大使许钦松参与推动的项目迎来了新进展,他直言:“在老家待了20年,在白云待了20多年,白云区等于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非常喜欢白云区,也期待一个更美好的白云来到我们身边!”
择白云诗意而居,山水灵韵入画来
年过古稀的许钦松是从潮汕大地走出来的艺术大家,他的童年时光基本都在潮汕度过,在家乡,他接受社会氛围的熏陶以及美术教育的启蒙。如今,他已经离开家乡50多年。21世纪初,他来到白云。可以说,潮汕大地孕育了许钦松出生后的二十载人生,而白云山水滋养了他二十余载艺术生命。
“白云区等于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非常喜欢白云区!”许钦松动情地说,作为山水画家,白云区的山水禀赋,让他尤为向往和钟爱。白云区自然资源丰富,辖内有白云山、帽峰山、流溪河等。他到白云之初落脚的大源艺邨就坐落在半山,如今则常居于南湖畔一脉山峦之上。
许钦松。邓长强 摄
在许钦松看来,作为山水画家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读书,了解传统艺术脉络,另一方面是走进自然,比如居住在自然环境中。常居于白云,开门即可见山见湖,不仅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大自然给予的滋养,提升了生活品质,更能启迪艺术思维,有利于艺术创作。他说,艺术家正是需要这样安静的地方,沉下心来开展创作以及思考。
许钦松在创作。邓长强 摄
去年,白云区评选出“新时代白云十景”。出于对白云山水的钟爱,许钦松以水墨丹青呈现“帽峰胜境”的雄奇壮美,该作品参加“绿美广东”画展,将帽峰山的美景展现给更多人。
漫步白云,许钦松不仅欣赏到了自然胜景,更触摸到了延绵千年的文化脉搏。许钦松说:“白云区拥有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非遗文化也特别突出。谈及白云文化,我觉得离不开三元里,我小时候就知道有三元里抗英历史。作为白云文化大使,我给白云提出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拍摄一部关于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电影,一个是推进建设三元里反侵略斗争纪念馆。”
如今,电影《英雄三元里》已经杀青,并在上个月亮相香港国际影视展。该电影不仅展现了三元里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英勇事迹,还融合了粤剧、醒狮等元素,展现了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
文化薪火照未来,期待白云更美好
在白云文化强区建设的征程上,许钦松是建言者,更是践行者。2021年,许钦松工作室山水画创作基地落地于三元里街。许钦松直言:“我爱白云区,所以把创作基地落在这里,虽然地方不算很大,但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评价。目前,这个基地是对外开放的,给周边民众提供一个加强审美教育的地方。我在基地带领学生开展艺术创作,还有讲课、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或者研讨会,希望能够推动当地文化艺术建设。”
许钦松工作室山水画创作基地。(资料图片)
不仅如此,许钦松还积极推动白云书画馆及白云研学中心、大师工作室的落地,上述项目已于去年12月破土动工。许钦松说,希望通过搭建平台,给书画同行提供一个交流、展览、研讨、创作的地方,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白云区,共同促进白云区文化艺术发展。
许钦松表示,这20多年来,白云区发展日新月异,白云新城建设不断完善,交通枢纽越来越发达,重大项目次第落地。特别是近几年,明显感觉到白云区的文化发展起来了,比如广东人民艺术中心的落地,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白云空间的启用,以及镇街图书馆、文体中心的建设,还有桃花雅集等文化品牌活动、歌咏比赛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现在白云区给我的感觉是一派生机勃发的状态!”
展望未来,许钦松认为,白云区可以引进更多高科技人才,助力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等重大平台发展,让科技创新与文化艺术比翼齐飞。同时,希望白云区建设一所艺术高中,满足文化艺术教育需求。文化建设效益并不能快速体现,需要长期投入,眼光可以放长远一些,一步一步做起来。相信未来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将越来越高,也期望一个更美好的白云来到身边。
文 | 陈淑娴
图 | 邓长强 资料图
编辑 | 吴秋兰 方欢欣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