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很多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闪烁,需要社会给予理解、支持和关爱。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走进位于白云区的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国内第一所专门针对16岁以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公立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与研究机构,采访了三位为孤独症障碍孩子提供康复教育和相应支持的“摆渡人”,了解他们如何用专业和爱心,为孤独症孩子点亮前方的路。
广州市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
广州市康纳学校康复与评估部副部长冯冠佳:
与孩子“打成一片”,让孩子情绪自由流动
冯冠佳是广州市康纳学校为数不多的男性教师,自2009年入职任教,至今已有16年的教学经验。
“我本身是学心理学的,机缘巧合之下开启了这段不平凡的教育旅程。我觉得男性在体能上更有优势,且我的性格比较贪玩,可以跟孩子们一起踢球、疯跑。当孩子们觉得这个老师很好玩,就会慢慢愿意打开心门。”冯冠佳表示,有的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以及撞头、攻击他人等行为,“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去安抚他,让他先冷静下来。”
冯冠佳与孤独症孩子进行互动教学。
“每一个孤独症的孩子都不一样,要先找到他们产生不良情绪背后的根源,然后采取相应处理办法去预防。这个孩子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尖叫打人?是不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还是说他希望得到关注?”冯冠佳说,在课堂教学中,他会巧用情绪的温度计这一工具,让孩子通过颜色表达心情,例如蓝色表达不开心,橙色表达有一点点生气,红色表达比较生气,让孩子的情绪自由流动起来。
“孤独症孩子教学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但有些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患有孤独症,从而无法在学校以外配合课程给予有效的陪伴和支持。有些家长希望快点解决某个问题,但对待孤独症孩子需要耐心,需要静下心来了解他们、陪伴他们,他们才愿意与你待在同一个空间、玩同一个玩具,在陪伴中建立关系。”冯冠佳认为,与孤独症孩子相处,最核心就是做好三件事,即耐心地观察、恰当地等待以及寻找孩子的兴趣点。
广州市康纳学校教务部三年级二班班主任廖雪婷:
与孩子“斗智斗勇”,为他们准备生日礼物
“大家看卡纸上分别画的是什么?玩具车、转盘、垫子!玩具车和转盘要放在垫子上。现在铃声响了,该上课了,请大家把玩具车和转盘放回垫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准。”一节课40多分钟,廖雪婷一次又一次地教导班上的孩子学习物品归位的知识,直到每个人都答对为止。她准备了五花八门的零食,随时拿出来奖励听指令的孩子。
廖雪婷是一名“95后”,作为广州市康纳学校最年轻的教师,她将这份职业视为一个挑战,就像是打游戏通关,需要和孩子们“斗智斗勇”。
廖雪婷是广州市康纳学校最年轻的教师。
“刚开始担任班主任,既要上课也要处理各项事务,觉得是个很大的挑战,经常睡不着觉。”廖雪婷告诉记者,为此,她加快学习专业技能,了解到孤独症孩子是典型的视觉学习者后,她尝试在课堂上采用希沃课件,设置多元动画,并加入超级飞侠、宝宝巴士等卡通元素,或是用声音效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她还会在班级里举办生日会,找到孩子出生那天对应的八大行星位置并截图打印,再将其作为礼物送给班上孩子。
刚入职时,学校安排廖雪婷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跟班学习。其间,她直观地了解了孤独症孩子的状态,了解相同年龄段不同能力的学生或者是不同年龄段相同能力学生的区别,并学习如何管理班级等。
如今,廖雪婷已经从一名新手老师,蜕变成能从容地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情绪到顶的时候,也会动过放弃这份工作的念头,但是想到作为一线的老师都放弃了,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办?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跟孩子家长站在一起,一起助力孩子成长。”廖雪婷说。
广州市康纳学校一级教师黄丽樱:
跟孩子们交朋友,设计个性化支持计划
在广州市康纳学校,黄丽樱已有20年的教学经验。每次谈起孤独症孩子,她总是脸带笑意,眼中带光。“我很喜欢跟他们交朋友,他们或许有一些固执的行为,但内心很纯净。孩子的一点进步,都成为我们教师茶余饭后谈论的好消息。”黄丽樱如是说。
在与孤独症孩子相处时,黄丽樱通常都会把自己作为孩子的玩伴,而不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与孩子玩乐中,她会观察孩子,对孩子进行全方位评估分析,继而帮助孩子设计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黄丽樱与孩子玩游戏。
“记得有位毕业生经常容易走丢,毕业前我们为他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想尽办法帮助他记住爸爸妈妈的信息、自己的信息,记住怎么回家、怎么求助。后来,这位毕业生的妈妈打来电话反馈说,某天她的孩子走丢了,但孩子在紧急时刻用上了课堂上教的东西,懂得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告诉对方自己失踪了、要打电话,最终成功找回家人。”黄丽樱说,当她听到孩子能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很感动。
黄丽樱说,如果让她重新选择职业,她依然会坚定地选择和孤独症儿童站在一起。“孤独症孩子学习比较慢,他们需要获得正确的教育方法,找到合适的引路人,深挖他们的兴趣点。如果社会更加接纳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那么他们的人生将会迸发出更大的可能性。”黄丽樱认为,这一过程很有意义。
文 | 肖惠津
图 | 肖惠津 阳雄志
通讯员 | 郑韧娟
编辑 | 黎燕逢 梁巧红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