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村坐落于白云区江高镇西边,其建村历史可追溯至公元890年,距今已有1100多个春秋,是江高镇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村落,亦是旧时禹北地区商贸文化发源地,在区域文化与商业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承载着往昔岁月里无数的商贸往来记忆与文化传承脉络。
欧阳氏是沙溪村世居村民,开村始祖欧阳歘系广州刺史欧阳彪公的后裔。数百年来,沙溪村欧阳氏传承刺史精神,正直勤奋务实,勇于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事业,鼓励族人明源流、识世系、念先祖、尊贤能,继往开来,同心同德,矢志再创家族之荣耀辉煌。
欧阳氏后裔聚居古村,诉说“刺史世家”故事
岭南地区的欧阳氏,历史源远流长,诸多族人乃是欧阳彪、欧阳彤和欧阳万三兄弟的后裔。欧阳彪、欧阳彤和欧阳万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太子率更令兼弘文馆学士欧阳询的第一十二世孙,他们的父亲欧阳绪曾官至御史大夫,这三兄弟先后进士及第,这般情形在历史上实属罕见,堪称“兄弟连登甲,父子同为官”,彰显出欧阳家族深厚的家学渊源。
欧阳彪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年),亲率大军剿除匪患,成功平定岭南地区,后因其功绩卓著,获擢升为广州刺史,而后举家迁移至广州,成为广东番禺地区欧阳氏的始祖。据说,现今广东欧阳氏半数以上族人皆为彪公的后裔,其遍布广州白云、番禺、增城、花都、从化等区,在广东其他城市也均有踪迹。
根据欧阳氏族谱记载,自欧阳彪任广州刺史后,其后裔欧阳歘迁居到番禺沙蚬,即现在的沙溪村,从而成为当地的开村始祖。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身为广州刺史欧阳彪的后裔,欧阳歘当时是为了躲避黄巢起义军而辗转流落至该地,他见此处溪流纵横交错,环境较为安全,且土地肥沃,具备安身立命的良好条件,便决定在此落户开村。因当地溪流村落盛产蚬,故而取名为沙蚬村,至民国时期才改名为沙溪村。
欧阳氏彪公后裔理事长欧阳伯强向记者介绍,如今,沙溪村欧阳氏的分支遍布广州本地,其中,英祖支系迁居于江高镇小塘村,成为那里的开村始祖,而沙溪村雄祖、通祖等支系则始终坚守在沙溪村这片故土上。
“始祖彪公出身于江西庐陵的将相世家,世代书香门第。其父亲欧阳绪成功进士及第,官至御史大夫。祖上欧阳頠也曾出任广州刺史,欧阳盛担任交州刺史,唐僖宗钦封祖彪公为广州刺史。正因如此,后世皆称欧阳氏为‘刺史世家’。”欧阳伯强满怀感慨地说,相传唐僖宗册封始祖彪公为广州刺史时,恩赐了免死金牌以及“累世刺史”金牌,直至清朝,这些牌匾一直高悬于宗祠之内,只可惜现在已经全部遗失,徒留后人无尽的怅惘与对家族往昔辉煌的追思。
古祠传承两百多年,重文兴教传统历久弥新
沙溪村的欧阳大宗祠是彪公系后裔的总祠堂,位于沙溪北街一号,是当地欧阳姓村民的祖祠。该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1996年曾经历修缮,占地面积690平方米。
沙溪村欧阳大宗祠。
推开那扇厚重古朴的实木大门,一座极具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映入眼帘。祠堂呈坐西南朝东北之向,原为典型的三间三进格局,布局严谨规整,设有头门、中堂、祖堂及前后两天井,左右两侧配有青云巷,只是现今仅剩下巷门留存。举目望去,宗祠屋顶为硬山顶样式,人字山墙线条流畅优美,灰塑龙船脊精致细腻,花岗岩石脚坚实稳固,青砖墙体则散发着内敛的古朴韵味。中堂内部巧妙设置了屏门,头门十一架结构,其两侧对称分布着花岗岩包台,古朴而大气。中堂采用十三架架构,明间位置醒目地悬挂着《荻笔家风》木匾,传承着家族绵延百年的向学、劝学优良风尚。后堂亦是十一架架构。整个祠堂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虽历经风雨沧桑,却依然承载着深厚的家族记忆与历史文化底蕴。
步入欧阳大宗祠,可见祠堂内嵌有4块碑石,分别是《重建大宗祠碑记》《建祠碑记》《百子会碑》以及《文风会碑》。其中,《文风会碑》所镌刻的碑文,记载了欧阳氏家族如何捐资鼓励后代子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它们承载着家族的精神信念,激励着后人传承家族学风,砥砺前行。
欧阳大宗祠祠堂内嵌有4块碑石。
据碑文记载,沙溪与小塘两地的欧阳氏本属同一脉人,族中之人怀着对先祖遗风的敬重与传承之心,劝勉后代子弟学文习武,遂成立了“文风会”。此会对于心怀向学之志、渴望读书求知的子弟,专门给予无偿的资助,对于那些踏上科举考试征程的子弟,更是会给予现金奖赏,以资鼓励,以此方式大力倡导好学之风,可见欧阳氏家族对文化传承与子孙教育的高度重视。
浓厚的重学兴教氛围,让沙溪村人才辈出,自古以来,此地便有诸多凭借科举考试而荣耀加身、衣锦还乡的贤能先辈。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沙溪村就相继出现了欧阳芝、欧阳纲等知名人士。其中,欧阳芝被任命为番禺慕德里司,其主管范围涵盖禹北一百华里的广袤地区。在抗战时期,沙溪村同样人才辈出,众多热血志士投身革命浪潮,其中欧阳峰成为李济深、叶剑英、董必武等革命先辈的亲密战友,他们并肩作战,为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挥洒热血、奋勇拼搏。
祠堂凝聚血脉亲情,修缮活化利用重焕生机
欧阳大宗祠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是凝聚宗族血脉、联系情谊的重要场所。
“每一座祠堂都凝聚了世世代代族人深厚且真挚的情感,它就像是一个精神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尊敬先人、崇扬贤德、凝聚人心、教化后人,以维系族人亲情、维护社会秩序、实行家族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是祠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沙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克宇说,保护祠堂古建筑,让老祠堂焕发新活力,是村民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保护它们,就是挽救乡村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白云区众多古祠堂纷纷迎来新使命,摇身一变成为当地文化活动开展的热闹聚集地,欧阳大宗祠自然也位列其中。
回溯到1996年,欧阳大宗祠就已经经历过一回精心的修缮,让其得以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较好地留存下来。2018年,欧阳氏彪公后裔理事会组织新一轮的修缮工作,让这座祠堂得到修复、保护、活化,各种活动也渐渐恢复,使得这座古老的祠堂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当地传承家族文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标志性场所。
精心修缮后的欧阳大宗祠。
“祠堂日常会提供给当地书画爱好者等进行作品创作,也会举办文化活动。”欧阳克宇告诉记者,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八,沙溪村都会组织村民在祠堂内外举行醒狮活动。每年正月初一,那些早年外迁到花都、南海等地的欧阳氏宗亲,也会回到祠堂来祭祖。村民自豪地告诉记者,花都、南海、增城、从化的欧阳氏,大多都是从沙溪村繁衍迁徙出去的。
祠堂里的各类活动不限于本地村民参加,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可参与其中。“参与者在体验乐趣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当地祠堂文化,了解有关家园文化与族人的共同记忆。”欧阳克宇说道。
文、图 | 江兴夏
编辑 | 吴秋兰 李杏婵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