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个产业,有戏

图片

城市文化的吸引力正在蹭蹭往上涨。

一个人和一把剪刀能激活一座“懂你之城”,一场演唱会可引发“曲终人不散”的消费潮,一个有影响力的游戏大IP让人忍不住亲手去触摸历史的纹理,一家书店入驻连接起了历史与现代的社区共同体,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这种影响力就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向外扩散。传统与新潮交织,文化与未来联结,让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与价值,并激发更多人的认同与情感共鸣。不过,“被看见”“被感受”只是第一步,文化何以能够成为产业,依然是许多城市面临的一道现实考题。

虽说不同的文化产业之间差异性非常大,但从根本逻辑上看,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于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程度,以及这种融合一体化中的创意水平。

广州文化产业以年营收超5582亿元的底气,在近期的文投大会上向世界做出了“自我推介”,并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广州的文化产业实践中,文化散发出了长久“热力”,它是融合的,可持续的,也是具有生命力的。

一场大会的张力

2024年11月20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下称“文投大会”)在广州拉开帷幕,全球众多投资人云集于此。文投会以“文化金融湾区领航,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主题,一连三天,全面呈现了一场具有人文魅力、思想张力、科技活力的文化盛会。

文化产业想要壮大,没有资本和技术支持,也很难实现。文投会将文化产业竞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定位清晰,立足湾区、面向全国,以一个国家级文化金融品牌平台的角色,用“文化+科技+金融”叠加的形式深度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简单来说,文化企业、科技企业、金融投资企业都能在这场文化盛会上有所收获,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解决各自的痛点,赋能全产业链。

企业早已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去年,首届大湾区文投大会的举办,吸引了62家知名投资机构、300多家优质文化企业参会。

图片20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 / 图源:广州黄埔发布

在大会亮相路演后,不少企业成功获得金融机构关注,并借此赋能实现迅猛发展,进而带动产业生态孕育。2023年,广州达成意向合作及投资签金额3.6亿元,签约企业6家。

今年的文投会,规格更高,人数更多,吸引了800多家投资机构和企业参会,3天会期达成意向合作及投资签约金额超56亿元,签约企业52家,签约企业52家,较去年大幅增长。其中,广州的文化产业在文投会上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韧性和澎湃的活力。

数据显示,广州共推荐了66个文化项目参与2024年的文投会,三天会期达成意向合作及投资签约金额超18亿元,签约企业22家,较去年有了更大幅度的增长。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智库联盟”成立,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2家广州的研究机构入选。

图片“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智库联盟”成立仪式 / 图源: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

在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还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资本与文化产业之间关系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资本的发展,滋养着各类文化创意的种子,有力地促进着文化市场的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文投大会上,文化出海潮起,各种新思路发生着碰撞。

在寻求海外增量市场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文化企业正积极融入全球数字文化生产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广州还培育出了像钛动科技这类数字化服务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增长运营工具和服务,助力其拓展海外市场。

文化与技术,融合革新

这次大会,颇受市场关注的还有一个榜单——“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投榜单”。

其中,广州有6家企业入选,包括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钛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杰森动漫文化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这6家上榜企业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都将文化与科技融合。

比如成功打造非遗传统文化大电影《雄狮少年》的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内部专用软件,复杂的画面每帧就需要数千台云计算电脑花费10余小时渲染,如此才能实现醒狮逼真的毛发效果。

图片

《雄狮少年》

广州趣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则紧跟Z世代心智发展,已构建全栈式AI交互技术产业生态。广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也专注于空间计算技术,赋能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元宇宙。

这些企业,既懂文化产业,又专注于技术创新。

文化产业的强大,所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文化产业本身的效益——它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源头活水。

从科技发展史看,一项科技成果从研发到应用有很长的路要走,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商品生产以及公众的日常消费当中,否则都是空谈。比如游戏技术对于芯片产业、高速通信网络产业有着显著的科技贡献率。

这种带动作用和引领性,显然无法用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文化传播领域,这就像一个试验场,能够在市场需求中激发相关技术创新的活力,驱动着人类在融合领域的革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文化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如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数字出版、多媒体游戏动漫等)实现营业收入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的贡献率为70.9%。

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文化生产到文化产业化并逐渐崛起的过程,呈现出了“新、齐、多、强”的特征——既注重文化发展数量和规模,又注重文化发展的结构和质量,以及创新能力。

图片广州人才大厦文化产业园 / 图源:广州黄埔发布

戏剧大师赖声川在他的“创意学”中阐释,“创意产业”必须依赖“创意”才能成立;“创意”又必须依赖“文化”才能茁壮。这是一个前后连锁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创意产业可言,兼具,才能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

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耐心资本”,而文投大会恰好为各方提供了这种需求。不少金融投资企业正是抱着深度耕耘的心态来审视广州的这些“耐心产业”,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一言以蔽之,科技的力量日新月异,文化的魅力历久弥新,二者的融合,极具生命力。如今,大量高端人才,更是为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智力保障,将进一步推进广州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提升世界影响力。

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撑

广州的文化产业为何这么强?这离不开广州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润城。

有史以来,广州都以积极拥抱以商业文明为代表的海洋文化而别具一格,汉代便有了出洋贸易,唐宋时期更是通达各国。即便是在闭关锁国的清朝,广州大诗人屈大均也曾写下《广州竹枝词》七首,其一曰:“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图片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 图源:Pexels

良好贸易的连续性,使其成为了千年不衰的通商港口城市。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等更是为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养分。

从千年商都,到世界城市,广州这座城市穿越各种风云变幻,成就了长盛不衰的传奇。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的渊源也有现实经济的基础,因此,不仅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书写出了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

当然了,经济决定文化消费实力,广州一直是个“消费力很强”的城市。

广州文化消费一直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居全国前列。所以在节假日,广州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人潮如织,图书馆、文化馆和遍布大街小巷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也是客流不断,舞台演出更是一票难求。

图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 图源:广州日报

如今,广州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形成领跑优势。这座城市正打造“1+N”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动漫游戏之都、数字音乐之城、全球创意城市、文化装备制造中心。

总体来看,广州文化产业门类齐全、链条完善,多个文化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尤其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给广州的文化产业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目前,广州已打造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及消费终端生产、动漫游戏3个千亿级文化产业集群。

广州的动漫游戏产业在全国颇有影响力,全国游戏市场产值,广州贡献约三分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近1052亿元,同比增长8.6%。此外,广州年产动画片超200部,播出时间达26万分钟,产量和播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此外,广州的创意设计产业数据也十分亮眼。2023年,广州创意设计产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21.7%,在文化产业各门类中占比最高,实现营业收入1213.86亿元,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8.0个百分点。

无论是工业设计,视觉艺术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领域,广州都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作品,比如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ICC、天环广场、越秀金融大厦等也屡获国际级别的建筑设计奖。

图片“双鱼”造型的天环广场 / 图虫创意

在文化装备制造领域,广州品牌更是享誉全球。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文化装备产业实现营收约1019亿元。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为广州的文化装备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造出了极具专业的灯光音响、钢琴乐器、游戏机等等。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能以24家独角兽企业位居全国城市前列,背后就在于广州拥有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让各类产业活力得以在广州竞相迸发。

在大枢纽,硬支撑下,广州这座人文之城正处在一个历史进程的转折点,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承载着新时代的梦想。一场文化盛会,让各方紧密相连,汇聚起更具价值的产业经济,令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愈发持久、迷人。

来源 | 南风窗记者 闰然

编辑 | 苏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