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族记】招氏:族中文人武将辈出,宗亲文化世代绵延

步入金沙街横沙村,走过水塘上曲折的石桥,就来到招氏大宗祠的门前。横沙村前有护村水塘,后有青岗形如蝙蝠包裹,数百年来,招氏族人一直生活于这样的风水宝地。先辈们不懈奋斗、努力耕耘,传承绵延深厚的家族精神,在岁月长河中不断撰写着厚重的家族故事。


招氏大宗祠。

南宋期间开村,扎根白云数百载

有关招氏的起源,《中国姓氏大全》有以下表述:“招,较罕见姓,分布较广。”由此可见,招氏在华夏大地上的分布较为广泛,但这一姓氏并不多见。

在白云区,招氏主要分布在金沙街横沙村。走访期间,村民告诉记者,招氏后人招煊根据现有文献,整理出《招氏鸿迹》,书中收录了现存国内有关招氏的丰富史料。据悉,横沙招氏奉汉朝招猛为远祖,招猛字子毅,事迹见载于《后汉书》,有云“公举茂才,官谏义大夫。汉元初中,迁大鸿胪卿,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与郡国上计仪皆属焉。”


招氏后人招煊根据现有文献整理出《招氏鸿迹》。

 横沙村民间协会招氏后人招永南、招炳新、招善颜共同介绍,招猛作为东汉时期的大鸿胪,因官职调动来到广东,其后代在广东繁衍生息,多部史籍和地方志都记载了招猛和招氏的紧密联系。因此,横沙村招氏族谱对其他起源说持否定态度,强调应以招猛为南粤招氏的始祖。

招益莊是横沙村的招姓始祖,相传他在南宋嘉定年间中举,步入仕途,官至荆苏刺史,因时事不就,挂冠归隐定居于此,至今已有800年历史。

位于金沙街横沙大街8号的招氏大宗祠,是横沙村中招氏族人的太公祠,是为纪念始祖招益莊而建。祠堂又名穀诒堂,取善道传世之意,始建于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重建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虽历经400年风雨,招氏大宗祠依然完好地保留了祠堂精雕细琢的石雕、砖雕、木雕,从未遭遇过太大的破坏。

记者看到,招氏大宗祠为传统的岭南建筑风格,内外可见精雕细琢的石雕、砖雕、木雕。祠堂屋脊上雕琢的牡丹花色彩艳丽、设计精致。屋脊末端雕刻有鳌鱼,共有5对。招善颜告诉记者,鳌鱼象征“文章显达,准发科名之应”,俗话说“独占鳌头”,寓意子孙后人可以飞黄腾达。


招氏大宗祠为传统的岭南建筑风格,石雕、砖雕、木雕精雕细琢。

 “白月如鹭栖树桠,长塘芳幽石榴花。秋临夜雨堂前道,招门深处有鸿胪。”这首诗是招氏后人有感而发,特意为招氏大宗祠而作的,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

文人武将辈出,后人瞻仰祖先丰功伟绩

 虽然招氏不是大姓,但出现了不少功名显赫的族人,招子庸就是其中一位,他能书善画,著有广东第一本粤讴专集,后来被英译为《广州情歌》,流传到欧洲。

招氏后人招永南介绍,横沙招氏族人招子庸是清代的才子,其所著《粤讴》一书,以粤方言谱解心曲,在南音单调苍凉的唱法上,以轻妙音律嵌入跌宕多姿的文学修辞,尽诉痴男怨女飘零身世。众人相仿,成为当时极具生活气息、雅俗共赏的说唱文体。《粤讴》于1828年出版,英国学者金文泰把《粤讴》译成英文,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版,传播到欧洲,书名为《广州情歌》。 “以前有句话说,‘唱起粤讴,鬼都来听’。当时,男女老少都会唱粤讴,非常受欢迎。”招善颜如是说。

不只是文化方面,招氏族人还以其卓越的才华,在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取得不俗的成绩。招氏大宗祠的正堂两侧设有两尊小狮子石像,对此,招氏后人招炳新兴奋地介绍说,只有家族出过武官,才可以放石狮像。横沙招氏族人招国璘在清朝康熙年间曾任贵州总兵一职,带领父老乡亲修筑河堤,治水患。如今,招氏大宗祠里就悬挂了纪念他的牌匾,上面写着“誉著边陲”。说起自己的祖辈,招炳新满是骄傲和自豪,“他捐资修建的‘招公堤’,不仅解决了水患问题,更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当地人民非常感谢他。”


招氏大宗祠里悬挂的纪念牌匾。

招氏后人招庆樑告诉记者,很多祠堂的功名石牌(又称旗杆夹)因为各种原因而遗失,但招氏大宗祠的旗杆夹基本都找回来了。在该祠堂右侧竖立着14块旗杆夹,上面刻载着史上20多位招氏先贤的功名。上世纪50年代,这些石碑曾被用作金沙洲沿江堤坝的石围,直到2006年滨江公园开建,这些珍贵的旗杆夹才被族人拾回,小心翼翼地搬回祠堂。考虑到这些石碑都是为了纪念先贤,故在前面竖立了一个牌坊,取名“尚贤”。

记者看到,旗杆夹整齐地竖立在尚贤园中,大多数旗杆夹上的碑文都清晰可见。横沙村招氏族人经常带着孩子来瞻仰祖先的丰功伟绩。


尚贤园中,旗杆夹整齐地矗立着。

凝聚家族亲情,传承宗亲文化

传统习俗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招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惯也在代代传承。横沙招氏族人非常重视祭祖仪式,这不仅展现了招氏家族的团结和繁荣,更彰显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紧密联系。

每年农历二月,横沙招氏族人便开始着手准备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在祭祖仪式上,拜太公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个过程中,家族会邀请族中享有崇高威望的长辈来宣读祭文。随着祭祖仪式的结束,夜幕降临,族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今年的聚餐规模尤为壮观,一共有108围,非常热闹。”招氏后人招永南、招绍炳均提及。

招氏族人对端午扒龙舟也同样重视。每年,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随着沙凤村等友好兄弟村的龙舟向锦鱼咀码头划来,横沙村的兄弟们便举行接船仪式,随后举行龙舟竞渡,或联谊游船。桨起桨落,一条条龙舟穿行于珠江西航道,威武霸气。“龙船趁景最热闹了,让端午的节日氛围更浓厚了!”来自金沙街横沙村二社龙舟队的队员招嘉焰表示,端午扒龙舟讲究的是村和村、宗族和宗族之间的亲密往来,共叙兄弟情。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数百年来,横沙招氏先辈坚韧不拔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 | 全碧芳 

实习生 | 吴汶瑶

图 | 谭札烽

编辑 | 吴秋兰 方欢欣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