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广州迁地保护示范片区——云溪植物园正式揭幕开园。该园区保育展示超过1300种植物,并设有新优花卉、蜜源植物等5个专类展示园,是一个集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为一体的植物迁地保护示范区,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了解植物科学奥妙、亲近万千绿意的窗口。
云溪植物园正式揭幕开园。
展示1320种各类植物
打造植物迁地保育新空间
走进云溪植物园可见,华盖木、水松、广西火桐等珍稀濒危植物在占地35公顷的核心区域“安了家”。据介绍,该园区利用白云山的天然生态资源禀赋,保育展示了各类植物13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为珍稀濒危植物营造了一个适于生存的新空间。
园区内特别设有新优花卉、蜜源植物、珍稀植物、野牡丹、睡莲等5个专类展示园,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植物科学奥妙、亲近万千绿意的窗口。
云溪植物园保育展示超过1300种植物,并设有新优花卉等5个专类展示园。
记者看到,睡莲植物展示园里,粉的、黄的、紫的各色睡莲、荷花竞相开放,该园区里展示有261个品种的睡莲、荷花,其中有叶片独特的睡莲“狐火”、极具香味的黄睡莲,还有跨越千年绽放的“宋莲”和渡洋回家的“孙文莲”。游客陈女士说,在这里能看到很多其他公园里看不到的睡莲、荷花品种,想带小朋友来听听科普讲解,多认识了解生活中不容易看到的植物。
睡莲植物展示园有200多个品种的睡莲、荷花。
与此同时,新优花卉展示园中独树一帜的长叶排钱树和超长花期的大花茄,展示着植物新品种的独特魅力;野牡丹展示园中的82种(品种)野牡丹,讲述着由岭南乡野小花变身为城市绿化景观植物的前世今生;蜜源植物展示园中的“榕亭”在光合作用下会慢慢长高,邀请市民游客的共同见证;而珍稀植物展示园中57株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华盖木”,是不可错过的镇园之宝。
每天推出6场专业讲解
打造植物科研科普的重要平台
“野牡丹是岭南野外山上靓丽的风景线,但最初却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走在野牡丹展示园,园区讲解员将野牡丹的神秘面纱一一揭开。
据介绍,云溪植物园开园后,园内每天推出6场专业讲解,涵盖珍稀、新优、本土等特色植物介绍,并设置移动式观察站、主题教育展等20余种多元化自然科普研学课程。开园系列活动期间,“聆听自然的声音”“博士科普进云溪”“夏日植物探秘科普导赏”等自然教育课程期待大小朋友前来打卡,深入探索植物世界。
其中,“博士科普进云溪”是园区推出的特色课程之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博士刘国锋介绍,开园首日安排了5场博士科普活动,主要是给入园游客介绍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的作用,以及保育的珍稀植物和乡土特色植物,今后将每周安排一场固定的博士科普活动,带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认识植物园。
据了解,云溪植物园内建有3条自然教育径,以3000余个植物标识牌为载体串联起丰富的植物资源,初步构建起自导式的科普讲解系统。此外还建有自然教育馆和花城艺术馆两大科普教育场馆,系统讲述岭南植物故事,邀请游客沉浸式回顾千年花城历史。
市民游客在云溪植物园内观赏打卡。
除了开展科普活动,该园区还是植物科研的重要平台,依托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系统开展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技术和创新利用研究。广州市收集培育的73种兰科植物与阴生植物,正在云溪庭内的“新优室内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展”中展出,其中广州自主培育的兜兰“绿美”,以及近两年植物科研工作者发现的2个新物种:白花盾叶苣苔和狭叶紫薇,也再次惊艳亮相。
文 | 陈淑娴
图 | 石建华
通讯员 | 汪张跃
编辑 | 田秘 方欢欣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