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精神在白云区文化艺术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将坚定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更多文艺精品,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和白云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一系列的论述,让我们很受鼓舞、很振奋。”白云区文化馆馆长周先智表示,作为白云区文化工作者,要立足白云实际,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文艺精品创作。要发掘白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和产业文化,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构建白云区的文化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和白云故事。
在周先智看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传承、保护和创新性发展工作。以非遗文化为例,要完善非遗名录,接下来,白云区文化馆将推动23项非遗项目申报区一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工作,并根据区里相关政策,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育扶持,推动非遗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同时,常态性开展非遗传习、传播,通过开展品牌活动,宣传推广非遗,促进非遗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我们这些深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工作者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非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桥梁,非遗保护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挖掘和弘扬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白云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粤绣(广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晓玲坦言,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她看来,要进一步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承。唐晓玲认为,要加强非遗教育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为文艺工作者,唐晓玲表示,应该积极推动非遗走向世界舞台,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国际非遗展览等方式,加强与各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很振奋人心,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我认为要全面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让全会精神真正与实际工作生活和传统文化传播发扬相结合,让全会精神激励我们青年文艺工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饱含热情,以手中的笔、心中的情,去创作歌颂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白云区文联副主席、白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麦荣说道。
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麦荣认为,基层文艺工作者要做到“笔墨当随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创作源泉,创作更多反映、歌颂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白云区书法家协会将培育和扶持一批青年艺术家,让他们在平时的创作中,书写贴合时代的作品。同时,持续推进书法进校园,在教学、创作、临摹作品中,加深学生对全会精神的了解,让他们从小怀有爱国之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培根铸魂。
文 | 陈淑娴
通讯员 | 麦智美
编辑 | 吴秋兰 陈会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