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白云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部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印发《广州市白云区关于全面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十条》(下称《增收十条》)。
近年来,白云区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农村居民增收的工作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千方百计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多元支撑、多点发力促农增收的新格局。白云区2024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增速8.0%,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确立2025年目标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
《增收十条》提出,2024年,实现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达到20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走在全市前列。力争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降到2.0以内,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均超过200万元/年,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过亿元的村达到6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
下一步,白云区将从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一是精准施策保障就业,对租赁村集体物业的优质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带动村民就业,鼓励国企带头招录本地农民,强化公益岗位的兜底作用,将带动农民就业情况纳入招商条件,持续实施“三大工程”和青年返乡创业“雏雁”计划,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大“企业/市场 +合作社+小农户”经营模式推广力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文旅资源为基底,打造农村电商示范村和现代都市农业精品旅游路线,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留用地整合置换,试点“‘百千万工程’产业园”,采取多种方式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资源,深化镇街“1+3”结对互促工作机制,落实“千企兴千村”工程,推进国企和建筑类项目与镇村结对帮扶,培育农村职业经理人和金融顾问,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是落实惠农帮扶政策,打造“穗救易·共助空间”,拓宽“弱有众扶”困弱群体精准帮扶渠道,强化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资金占比不低于40%的要求,做好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提高农村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
聚焦“产业富农”
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白云区聚焦“产业富农”,2023年组织实施“粤菜师傅”“农村电商”等各类技能人才培训超600人次,引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等一大批优质农业项目,建成带动就业超1万人,推出第一批乡村、红色为主题的7条“云·畅游”白云旅游线路,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
强化“改革强农”。首创集体经济“线上表决+在线审批+网上竞价”模式,形成定价“云评估”、交易“云竞投”、数据“云台账”、租金“云收款”的全流程线上监管体系,“三资”监管成效获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整区试点,集体资产交易底价评估系统获评“白云区2023年十大改革创新项目”,作为首批“一区两品牌”优秀项目在全市推广,全区完成交易6681宗,交易总金额106.1亿元,交易总量及总金额位列全市第一。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拓展“政府主导+服务平台公司实施”“土地出让金+配建物业”“物业托管+统租运营+综合治理”等多元化渠道,全区集体经济总资产615.68亿元、总收入98.58亿元,总收入较上年增长11.29%,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空间。
白云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扎实落实10条具体举措,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居民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来源 | 南方+(记者 谭超 通讯员 凡净坤)